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理財新聞: 入職28家公司 “騙薪神話”的崩塌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騙薪者徐玲玲,一個職場“海王”。


最高紀錄時,一個月內,她同時入職28家公司,和丈夫的月薪超過60萬元。夫妻倆只花了三年,用騙來的錢在上海寶山買了別墅。

她的一天如此度過:


6點起床化妝,7點出門。白天,游走於上海各大寫字樓,到不同金融公司打卡簽到,或參加新的面試。晚上,穿梭於酒會交際應酬。奔碌的一天往往結束於凌晨,有時半夜3點才到家。

三年裡,徐玲玲和丈夫入職過300多家公司。被警方抓捕時,她還在杭州面試

我是在一則新聞裡看到這些信息的。生活中,年輕人都在討論工作如何痛苦,內卷、失業、“狗屎工作”,這是當下人們對打工的普遍感受。

——然而徐玲玲,在下沉的金融圈如此騰挪,一路風生水起,她是怎麼做到的?



我來到上海,找到了破獲這起案子的上海公安局浦東分局經偵支隊。我一度以為,這只是一個獵奇的個案,是像電影《貓鼠游戲》那樣的高智商犯罪。隨著采訪深入,這起騙局的輻射范圍越發壯大,我相繼見到聽聞過此案的律師,受騙公司的老板,還被拉進一個有40個受害成員的“反職業混底薪聯盟”群。

雖然最終沒有見到囹圄之中的徐玲玲本人,一部完整的上海灘金融圈行騙實錄,逐漸豐滿起來。可是,除了匪夷所思的犯罪手法和受害公司的荒唐遭遇,好像總有一個更大的東西包裹著這一切。

直到我在上海的最後一次采訪。那是在陸家嘴金融中心的一座高檔寫字樓裡,距離黃浦江只有1公裡。江風一吹,都是金錢流逝的聲音。

就像有人形容,在華爾街,貪婪可以算是一種義務,而問題出在那些制造貪婪的激勵機制上。這句話挪用在此,也不為過。


我可以幫你融到一個億

一些面過徐玲玲的人還記得,她個頭不高,打扮普通,人倒是十分健談。

陸凡是上海一家影視公司的老板,和徐玲玲第一次會面是在2022年3月。當時他公司的新電影項目需要融資,急招12位銷售,希望他們能找來客源、拉來投資,並且不用打卡坐班。徐玲玲是應聘者之一。

如今回憶,陸凡會形容徐玲玲“油嘴滑舌”。但在當時,無論談吐表現,還是業務能力,面試官們都認為她非常適合。陸凡問起工作計劃,她對答如流,細致地描述了如何制定客戶的資產配置方案。


在徐玲玲面試的另一家公司,一位基金經理對她的印象是,“非常有底氣”——當公司要求一個月做出500萬的銷售成績,徐玲玲主動加碼:500萬太少,我要簽3000萬。

一年多以後,徐玲玲出現在法治節目《東方110》上,已經是在看守所裡了。她扎著短馬尾,面部糊著馬賽克,側對鏡頭重演如何在面試中反客為主。她自如地吐著“台詞”:

馬雲是怎麼實現自我價值的?寧可當雞頭,不可當鳳尾。我是要跟你共同創業的,沒有我,你的格局就那麼小。”

為完成對老板們的理論激勵,她會拋出殺手鑭:

“5萬、10萬你融到什麼時候去,我可以幫你融到一個億。”

一位招聘者坦言:“招銷售嘛,文憑和談吐什麼都不是最重要的,無非就是你能給公司帶來利潤。”

憑借能為公司帶來巨額利潤的底氣,在那個影視業被疫情重擊、資金流潺如游絲的早春三月,徐玲玲順利進入了陸凡的公司。
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     無評論不新聞,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
上一頁123456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96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.0009 秒